麻将胡了

当前位置: 麻将胡了 - 麻将胡了 新闻 - 正文

“去延安 育红心”-麻将胡了 师生赴延安开展红色实践教育

发布时间:2025-09-16作者:吕佳文 唐子皓 “去延安 育红心”红色实践队 审稿人:杜瑶 付强 来源: 已浏览:

麻将胡了 将“总师型”人才实践育人“三个一”——延安红色实践教育与2025级新生教育深度融合,麻将胡了 党委书记张文涛、辅导员付强带队,9月13日至14日组织90名师生乘坐陕西省首趟“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红色研学专列Y506,奔赴延安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去延安 育红心”红色实践之旅。出发前麻将胡了 党委副书记杜瑶为实践队进行了行前教育。

红色专列上的大思政课

9月13日清晨,实践队乘坐陕西省首趟“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红色研学专列Y506,正式开启红色研学之旅。列车上,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精心策划的“火车思政课”精彩开讲。延安市委党校副教授刘杰,西北工业大学校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项目副总师黑文静,分别结合自身经历与感悟,为实践队讲授思政课,激励同学们将个人梦想与祖国需求紧密相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勇担使命、奋发有为。

延安革命纪念馆

抵达延安后,实践队首站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前,付强为实践队成员作开班动员,要求同学们注意人身安全和实践纪律,鼓舞大家在红色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

进入纪念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与中央警卫团的雕塑群像巍然屹立,他们昂首挺胸的姿态,瞬间将人们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依次参观六个主题展厅。从土窑洞中摇曳的油灯微光,到南泥湾垦荒的金黄麦浪;从抗日军政大学的课堂,到整风运动的文献手稿,每一幅历史画面、每一件珍贵文物,都生动展现了党在延安十三年间领导中国革命从低谷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让队员们深受触动。

杨家岭革命旧址

下午,实践队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在黄土坡的窑洞院落里,睡木板床、盘土炕的简朴陈设,无声诉说着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与坚韧。走进中共七大的中央大礼堂,穹顶的红旗与标语仿佛还激荡着当年的历史风云。

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副主任张茁以《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信仰与抉择》为题,为实践队师生讲授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引导大家深入思考信仰的力量与人生的选择。

专题思政课

晚上,延安大学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高峰为实践队讲授思政课。他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延安精神的起源、发展和丰富内涵,鼓励同学们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凤凰山革命旧址

9月14日上午,实践队走进凤凰山麓革命旧址。朴素的窑洞院落里,简单的旧居陈设,无声记录着那段运筹帷幄的岁月。正是在这里,党中央发布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推动全面抗战路线确立。队员们对革命领袖们在艰苦条件下展现出的卓越智慧与坚定信念,无不肃然起敬。

延安职业技术麻将胡了 团委书记王锈蓉为实践队讲授《白求恩和白求恩精神》专题思政课,让大家深刻领悟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抗日军政大学

在中国抗日军政大学门口,“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八字校训映入眼帘。聆听着抗大学员在窑洞里苦学、奔赴前线的故事,感悟着十多万军政干部从这里走出成为救国栋梁的壮丽史诗,队员们齐唱《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激昂的歌声追忆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当年抗大学员们的革命朝气和坚定信仰。

枣园革命旧址

步入枣园革命旧址,实践队依次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斑驳的窑洞、简朴的桌椅与泛黄的文献,将队员们的思绪带回1943年至1947年中共中央领导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的峥嵘岁月,让大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张思德广场

实践队来到张思德纪念广场。队员们饱含热情地在张思德同志雕像前诵读《为人民服务》,铿锵誓言在广场上空久久回荡。最后,张文涛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要求同学们将学习心得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心得分享

实践结束后,队员们乘坐红色研学专列Y507踏上返程之旅。在专列上,队员们积极进行心得汇报,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悟。最后,红色实践在激昂的红歌合唱和深情的诗词朗诵中画上了圆满句号,但延安精神将永远铭刻在队员们心中,激励他们不断前行。